一、开篇:2023年工作概述
2023年,水利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立足“三服务”,锚定“高、特、强”,深化“三融合”,扎实推进“三教”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是学院砥砺奋进、守正创新的一年,是埋头苦干、成果丰硕的一年;这一年,学院教师勤勉努力,奋发上进,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规划教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0项,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第一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自治区级标志性成果27项的好成绩,全院师生用奋进之笔谱写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二、标志性成果
序号 | 级别 | 获奖名称 | 获奖项目 | 获奖等级 |
1 | 国家级 |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全科融通育全人:高职院校培养基层水利人才的广西模式创新与实践 | 二等奖 |
2 | 国家级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团队 |
|
3 | 国家级 | 职业教育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 |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水利工程材料检测与应用 | -- |
4 | 国家级 | “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水工建筑物、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 -- |
5 | 国家级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水利工程BIM建模与应用赛项 | 二等奖 |
6 | 国家级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赛项 | 三等奖 |
7 | 国家级 | 第三届易班全国大学生简历设计大赛 | -- | 第二名 |
8 | 国家级 | 第三届易班全国大学生简历设计大赛 | -- | 第三名 |
9 | 国家级 |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水土保持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 | -- |
10 | 国家级 |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 产教融合提升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能力——八桂水利产业学院建设案例 | 一等奖 |
11 | 国家级 |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 “田间课堂”开展实践育人,“知行合一”传承水利精神 | 一等奖 |
12 | 国家级 |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典型案例 | 多元协同,构建面向东盟“教-研-培”一体化国际办学模式 | 二等奖 |
13 | 国家级 |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院校德育优秀成果 | 德研教创服“五位一体”的科研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14 | 国家级 | 全国水利职业院校第三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 常态混凝土坝施工 | 三等奖 |
15 | 国家级 | 全国水利职业院校第三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 湿地生态公园水质 监测与评价 | 三等奖 |
16 | 国家级 | 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 | 水利水电工程员(IVET4级岗) 智慧水利工程员(IVET3级岗) | -- |
17 | 自治区级 | 新一轮自治区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 | 水利水电建筑高水平专业群 | -- |
18 | 自治区级 | 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 水利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 | -- |
19 | 自治区级 | 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团队 | -- |
20 | 自治区级 | 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水利工程技术应用与研究创新教师团队 | -- |
21 | 自治区级 | 广西三八红旗手 | 余金凤 | -- |
22 | 自治区级 | “广西最美高校辅导员”暨“广西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 | 广西最美高校辅导员(王婷) | -- |
23 | 自治区级 | 广西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 -- |
24 | 自治区级 | 广西第一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 智慧水务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 -- |
25 | 自治区级 | 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包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 -- |
26 | 自治区级 | 广西科普教育基地 | 节水绿色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 -- |
27 | 自治区级 | 全区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 “生命之源”实践队助推“节水型”社会实践 | -- |
28 | 自治区级 | 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赛 | 湿地生态公园景观设计 | 一等奖 |
29 | 自治区级 |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工程测量赛项 | 一等奖 |
30 | 自治区级 |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水处理技术赛项 | 一等奖 |
31 | 自治区级 |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 | 二等奖(2项) |
32 | 自治区级 |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测绘赛项 | 二等奖 |
33 | 自治区级 |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广西赛区 | 社区落叶智能堆肥桶 | 二等奖 |
34 | 自治区级 |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 | 春泥行动-“我的乡土我的村”植物性固废生态循环提质增效 | 银奖 |
35 | 自治区级 |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高职院校双碳生态教育实践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 铜奖 |
36 | 自治区级 |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中水回用——废水收集冲厕设备 | 铜奖 |
37 | 自治区级 |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 | 拴打家伙桩教学设备——传承中华古老水利治河技艺 | 铜奖 |
38 | 自治区级 |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 | 多场景装配式智慧泵站 | 铜奖 |
39 | 自治区级 | 广西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 | 关于多措并举建设“零废弃”社区的提案 | 优秀奖 |
40 | 自治区级 | 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乡”守“幸福水”发展成就观察团 | 全国重点团队 |
41 | 自治区级 | 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 | “大禹青年”乡村振兴促进团“青”力助振兴,“青”为勇担当 | 优秀项目 |
42 | 自治区级 | 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 | “生命之源”发展成就观察团“乡”守“幸福水” | 优秀视频 |
三、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年来,水利工程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为抓手,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强化党建引领,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水利工程学院坚持以高水平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思想引领、榜样引领、素质引领、服务引领”四大工程,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凝聚党支部的强大动力,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思政育人、专业建设、技能竞赛、教改科研、社会服务”五大党员先锋队身先垂范,全院上下齐发力,为学校新一轮“双高”建设贡献水利力量。
2023年,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获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广西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广西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获全区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1项,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水利院校德育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水利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党建引领“双高”建设

与广西水科院、来宾市水利局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与南宁市灌溉试验站开展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

党员先锋队联合南湖公园开展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二)聚焦内涵式发展,专业建设提质增效
学院聚焦水灾害、水生态、水安全、智慧水利等新时代水利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贯彻落实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做好专业建设顶层设计,以“精准发力、以质图强、突出应用、彰显特色”原则制定专业资源库建设、课程建设等各项建设目标,以广西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示范引领其他专业内涵式发展,专业建设实现了提质增效。
2023年,学院获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国家规划教材2本,成功入选自治区新一轮高水平专业建设。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获职业教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

《水利工程材料检测与应用》获职业教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

《水工建筑物》《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入选首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

与全区各市水利局进行基层水利人才定向培养交流研讨

自治区水利厅、人社厅领导莅临指导基层水利人才定向培养工作

开展“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

开展“1+X”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
(三)名师名匠领航,团队教育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学院秉承“强师促强院”思想,实施双带头人+党建品牌强师工程,以“名师、名匠、名家”示范领航,开展头雁、鸿雁、雏雁“三雁”梯级教师发展计划和教学方法强训、课程开发跟训、职业教育理念培训“三训”双师双能培养计划,教学团队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学院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广西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广西三八红旗手1名;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




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


水土保持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等两个团队获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第二批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入选广西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入选广西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

广西三八红旗手证书(余金凤)

学院教师获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赛项一等奖
(四)实施“厚德强能高技”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对接现代水利人才发展新要求,服务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需求,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化“校企共育、素能并进、学训结合、四核心”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打造大禹科技园综合育人平台,创新“训赛创劳”融合的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开展“厚德慕水”品牌文化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举办学生工作过程知识竞赛,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多措并举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3年,学院学子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第三届易班全国大学生简历设计大赛第二名、第三名,获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3项,获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广西赛区等创新创业类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行业赛奖项39项。

荣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利工程BIM建模与应用》赛项二等奖

“厚德慕水”文化系列活动——第三届“宏源杯”水文化讲解员大赛

第七届学生工作过程知识竞赛

“优秀校友”系列讲座活动
(五)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学院依托国家示范性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以自治区示范性“八桂水利”产业学院为平台,联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水利行业龙头企业,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职业培训、科研攻关和技能比赛等,实现产教密切对接、协同共赢,全面支撑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学院为企业开展供水企业水质处理技术提升培训等6期,协办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乡村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职工大赛等职工技能大赛5次。入选广西科普教育基地,获水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一等奖1项。


入选广西科普教育基地

培训广西水利职工代表队在第九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协办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乡村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

与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开展供水企业水质处理技术提升培训班

面向南宁市中小学开展职业认知教育活动
(六)加强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学院依托中国-东盟能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联盟,以建设自治区级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为抓手,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联合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化双语教师专业团队,开发国际化教学资源,为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开展水利水电工程、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中文+水电技能”培训,开展国际联合技术研发,推广中国水利工程技术。
2023年,学院教师入选广西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特色项目,获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2项、广西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认定1项,获水利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典型案例二等奖1项。


获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2项

与柬埔寨波雷烈国立农业学院开展“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牌匾移交仪式

与柬埔寨波雷烈国立农业学院进行国际合作项目交流

为柬埔寨企业员工进行轻型触探仪操作技术培训

为留学生讲解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为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柬埔寨有限公司柬籍员工进行水电技能培训
四、展望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学校“争国双、谋职本”的关键之年,水利工程学院将以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目标,对标对表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以自治区新一轮“双高”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和教育部与广西部区共建方案各项重点任务,凝心聚力谋发展,笃行奋进谱新篇。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实施“党建+”工程。中心工作向党建工作聚焦、党建工作为全局工作聚力,合力画出党建引领发展同心圆,以发展成果检验党建工作实际成效,建设自治区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二是提升关键能力,持续打好水利特色品牌。围绕水利产业链,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打造优质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生产性实践项目等,加强国家级、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三是加强内培外引,优化“双师”队伍结构。依托“八桂水利”产业学院,创新管理办法,采取专职授课与项目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吸引行家来院任教、工作,建立一批稳定、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持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是坚持教培结合,提升服务教育强国水平。围绕职业教育类型内涵,深化“三教”改革,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加强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服务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协同发展。教师强化技能,教材提升质量,教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实施过程到学生考核评价改变传统“教、学、考”模式,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五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对接水利产业发展前沿,服务水利产业链人才和技术需求,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典型生产性实践项目,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六是坚持教随产出,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依托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结合东盟国家水利发展需求,重点开展节水灌溉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推广,服务水利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开展对外培训交流,推动水利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国际化,助力中国水利职业教育“走出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审一校 黄丹虹 二审二校 彭丹琴 三审三校 唐亮】